一、应选择适宜的栽植地点栽植银杏的地块必须土层深厚肥沃,熟化土层不低于30cm,有机质含量大于1%,常年地下水位在2.5米以下,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05%。 二、不用假银杏嫁接苗 银杏苗分实生苗和嫁接苗,前者栽后20~30年才能结果,后者栽后7~8年即可结果。生产上多栽植嫁接苗,购苗时要请农技人员鉴别,以免购进假嫁接苗。 三、合理配植雌雄株 银杏树有雄株、雌株之分,栽植银杏,雌、雄株的比例以20∶1为宜。对零星的不结果的银杏树,可请农技人员辨认,若是雄株,在树冠上嫁接4~8根雌株的枝条;若是雌株,在树冠上嫁接1~2根雄株的枝条。 四、避免造林模式单一 栽植银杏有绿化观赏、用材、收果、采叶等多种用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叶用、材用银杏林的经济效益很可能超过果用银杏林。在土壤耕作层浅的地方,宜于发展银杏采叶园,河堤、农家住宅前后的高地,则适合发展银杏用材林或果材兼用林。 [详情]
我国大麦品种的演变过程,从解放初算起至今,大体分为四个阶段。⒈较好阶段(50年代)以当地农家品种为主,从众多农家品种中,评选出一批优良的农家品种推广种植。如西藏地区50年代中后期,引进筛选津浦青稞生产试种;四川甘孜州农家品种黑六棱青稞和理塘短芒白青稞。⒉第二阶段(60年代)以当地农家良种和改良品种同时应用。改良品种是从农家良种系选出的一些良种和以农家品种为主进行杂交育种得到的。如浙江省农科院用萧山刺芒二棱×萧山夏黄组合选系为母本,矮白洋为父本育成米麦114;江苏大丰县1962年以尺八大麦为母本,萧山立夏黄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矮杆早熟品种立新1号等。⒊第三阶段(70年代)以改良品种和引进品种同时应用,代替了农家品种。如浙江省农科院,1966年从日本引进了关东二条3号等品种,经过比较鉴定,选育而成的早熟3号品种,对提高大麦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啤酒工业发展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已成为南方冬大麦区的主要品种。⒋第四阶段(80年代)在引进品种大面积推广的同时,大力发展选育品种。 (记者 佚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