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形设计 低密度住宅
低密度住宅主要包括townhouse 、独立别墅、多层住宅及其派生产品。所谓的“低密度”从专业上来说应该指的是低容积率,它是相对于城区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而言的,可以认为满足容积率在1.5以下,限高18米的规划要求的住宅都可以属于低密度住宅。
随着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房地产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低密度住宅产品日益向高端化发展。低密度住宅的高端化对于景观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低密度住宅景观中,地形设计成为较基础也是较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景观学理论,地形设计的设计是满足道路交通、场地排水的功能需要,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提供植物种植良好小环境,改善环境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的必要条件,是研究室外场地和基地自然条件的技术设计,也是研究室外场地和建筑关系的技术设计。相对于高层住宅景观设计,在低密度住宅景观中,地形设计是重中之重,应当特别研究,深化细化。
在近期进行中的《上海御品园林别墅区》景观项目中,地形设计贯穿项目规划到施工,全程都作为一个专项特别予以重视。我在该项目设计工作中,全程实践了地形设计的理论,实现了自然、景观、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内容将在下文中择要论述。
上海《御品园林》别墅区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北临大横溇,与绿波花园低层住宅等低层住宅小区隔河相望,东临西向阳河,南临徐南路和a9沪青平高速公路,西临前云路。本工程基地总用地面积30.7981公顷,总建筑面积160559平方米。本工程由低层住宅为主,在一期地块布置有商业配套用房,小区设有物业管理和业主办公室,设有网球场、室内游泳池、景观水池、中心绿地等,是一个高标准住宅小区。
1、河网水系形成总体布局构架
小区位于上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青浦,丰富的水系及其建立起来的生态环境是其珍贵的资源与优势,给小区带来的不仅是景观环境的赏心悦目,更是可以调节其微气候环境的基础。项目基地地势平坦,大部分为鱼塘、农田,河道纵横。在沿河道的两侧分布有数处村落,西向阳河河畔有部分厂房。在对基地多少次现场踏勘后,规划设计利用基地固有的景观生态,对主要的河网框架予以保留,沿前云路、徐南路增开环路河,布置水网,并利用现有的西库浜头、小横溇、谢家圩新开河以及新开的纵河,形成“三横五纵”贯通的河网,将地块分割成五个组团。天然的河道是这些地块的自然分界,也充分发挥了天然河道的景观与生态作用,使其作用达到较大化。同时,从建筑布局要求出发,填埋5个地块内小的断头浜,从而形成住宅周边环水的优美景观,沿河道布置河道景观,营造河道、绿地等景观氛围,使所有户型均能领略景观的不同视点,以便较大限度的提高住宅的品质。从雨水收集系统布局而言,适应城市圩区的雨水排放模式,其河网水系布局也非常合理。
图1:项目鸟瞰图,设计贯通现状河道,形成的河网将项目用地自然围合为五个组团
2、竖向设计控制总体空间高程
2.1、地块的水务现状:目前基地的现状平均高程为吴淞高程2.8-3.0米左右,这一区域地势处于比较低的地势,根据2007年3月1日报送市水务局批准的《青浦区徐泾镇水系调整规划》对本项目区域的安排意见,根据徐泾镇水系调整规划界定范围,本项目属于徐泾西南圩区中的前明圩区,本项目周边水体,在遇特殊灾害时,服从统一调度,防洪除涝纳于前明圩区安排。本项目周边水体近期平均水位按2.5m控制,较高控制水位为3.0m。如出现严重操作失误,西南圩区内的平均水位将有10个小时超过3.0m。《青浦区徐泾镇水系调整规划》的水务报告中第6.4条提出:圩区外河西向阳河现阶段堤防堤顶高程设置为4.2米。因此,基地需堆土,保证基地内的标高高于堤防堤顶高程。
2.2、城市道路的绝对标高:徐南路为吴淞高程3.90m,前云路为吴淞高程4.20m。目前基地的现状平均高程为吴淞高程2.8-3.0m左右,比城市道路标高低1m左右,基地需堆土,保证基地内的标高高于城市道路的标高。
2.3、桥梁的标高设计:小区的两个出口通过桥梁分别连接徐南路、前云路。小区内地块被自然水系分割成五个独立的地块,地块与地块之间,地块与城市道路之间,通过8座桥梁连接。为保证桥底的设计绝对标高大于4.0m(吴淞高程),并考虑桥的梁断面设计高度1m左右,加上预留各工种管线的安装空间,现桥梁的路面设计绝对标高定为6.0m左右(吴淞高程)。因此,基地内道路设计标高定为6.0m左右。
2.4、低层住宅高度:低层住宅为地下一层、地面二层,地下层层高控制在3.2m,一层层高为3.5m,二层至檐口高度为3.5m左右,室内±0.00与小区道路中心的高差为0.95m左右。
综上所述,本项目周边地势开阔,四面临水,与城市道路间有宽阔的水域及绿化带,平均水位按2.5m控制,较高控制水位为3.0m。根据地块周边的水务现状,考虑了桥梁路面的设计标高。本方案设计,把地块按等高线规划成一个5个岛。道路及桥梁路面的设计绝对标高在6.m左右。沿河部分的建筑入口均朝向道路。建筑的±0.00设计绝对标高为吴淞高程6.95m,沿河的私家庭院的场地坡向河道。
3、利用地形,因势利导,优化建筑房型
水景是本项目得天独厚的资源。临河的别墅也因有直面天然河道的私家花园而增值。但是一层室内设计标高6.95m,与平均水位2.50m高差高达4.5m左右。从视线分析显示,在一层无法看到河面。而在私家花园中,建筑到水面的坡度太陡,不适合展开活动,甚至有安全隐患。这种“临水不亲水”的尴尬状态在许多水景别墅楼盘中都存在。经过思考和计算,从地形设计的角度,向建筑设计提出以下的建议策略:将私家花园分为朝路花园和朝河花园2个部分,2个部分之间通过挡土墙和台阶联系分隔。朝路花园地面设计标高同道路标高持平。朝河花园的地坪降至3.6m的控制标高,略高于较高水位。原来埋在土中的地下室(室内地坪标高3.8左右)可以向河方向开窗开门,直接进出朝河花园.。地下室从一个完全辅助性的用房成为一个可以作为满足起居生活空间的空间。而在建筑指标上容积率计算是以建筑入口处地面以上两层的建筑面积计算,地下部分不计入容积率标,其实质空间概念也因此从地下室置换为负一层。朝河花园从地形上可以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负一层较后一级台阶到3.6标高,进深不小于控制不大于5%的坡度,满足排水和所有户外休闲活动的需要;第二部分从3.6标高的等高线坡向标高2.6的驳岸,坡度在15%左右,可以种植亲水植物、布置河石等。5个岛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态。总而言之,地形设计对建筑的的建议实现下列提升:地下室从辅助用房成为生活用房;私家花园从不利于开展户外活动到适合户外活动;建筑到水岸景观过渡自然,不再有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感觉,从临水不亲水到真正的水岸生活。
4、河岸线的深化设计
4.1、河岸线特点:经统计,本项目河岸线长度达到5.8公里。根据规划功能不同,水岸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休闲区水岸和私家花园水岸两部分。其中滨河道路水岸和公共休闲水岸各占岸线4%,私家花园水岸占92%。
4.2、驳岸设计原则与形式:在水岸的地形处理上追求“安全、自然,有趣”。所有河岸均按规范要求设有安全平台。驳岸的地形设计原则是“亲水”,杜绝硬墙将水和岸一分为二切断式的做法,达到绿岸向河水自然过渡的效果。自然驳岸设计采取了一层式驳岸和三层式驳岸两种做法。所谓一层式驳岸就是靠一层标高的挡土墙作为河岸,地形设计重点在于将驳岸的标高定位为2.6m,比常水位2.5m仅高出10公分,驳岸顶部宽度缩小为10公分,可以完全被草坪或灌木枝叶覆盖。这种驳岸适合形成草坪直接延伸入水面的自然效果,而草坪也不会因为经常被浸泡而影响生长质量。所谓三段式驳岸就是由三层挡土墙作来做为驳岸。其中较高一层驳岸标高定位为2.7m,下2层挡土墙标高分别为2.4m和2.1m,下2层挡土墙位于常水位下,墙内根据种植设计需要,适于种植水生植物,不会因为河水冲刷移位或蔓延,形成良好的层次。为了使人们的休闲活动能够近水、亲水,在公共休闲区的水岸,如会所区水岸和滨河大道水岸,地形上采取了自然驳岸和亲水平台相结合的做法。较下层亲水平台地面标高设定为2.8m,平台悬挑出水面30公分,使亲水平台形成浮在水面上的视觉效果,并能有效扩大视觉上的水面范围,有无止境之意。
4.3、驳岸、总体地形与建:为使亲水平台和车行道路贯通,地形上通过台阶和不同标高的活动平台联系。例如,在会所面向河道的庭园中,会所入口广场(地面标高6.5m)、一层大露台(地面标高6.95m)、活动广场(地面标高4.0m)亲水平台(地面标高2.8m)这些平台场地穿插在坡地绿化中,由大台阶互相联系沟通,在会所面河立面上活泼有层次,在会所庭院中观景活动也有了不同高度的视角,丰富了游园的趣味。
图 2:项目施工现场正在修建三层式驳岸
图 3: 项目施工现场正在修建亲水平台、木桩驳岸和单层式驳岸
5、绿化设计必须结合竖向设计
徐南路绿化带位于项目南侧,徐南路绿化带长610m,宽28m,是本项目景观绿化用地中规模较大的集中绿化之一。徐南路绿带以南为徐南路,徐南路基本上为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量非常少。距徐南路绿化带向南78米即是沪青平高速公路。因而徐南路绿带的地形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降噪、防尘的遮挡功能。其次,本项目规划主口位于徐南路上,长达610m的绿带是本项目的城市展示界面,需能够与其顶级楼盘的品质相对应。从功能上来说,一方面要满足别墅楼盘对私密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展示其自然的品质。第三,徐南路绿化带以北直面项目内部,中间以环路河为隔,提供了足够的观赏距离,因而在设计上需要考虑该绿化带在别墅内的观赏视觉效果。基于对该用地的分析,徐南路绿带的地形设计是这样思考的:
(1)、沿绿带长度方向堆坡,主要向北环路河、向南徐南路2侧放坡,形成一条连贯的坡脊线;
(2)、考虑到该绿化带对于徐南路来说主要功能是遮挡视线和噪音的,而对于别墅区内部是观赏面的功能,确定靠向徐南路的南坡比较陡,坡比值控制在1:2-1:3,而靠向环路河的北坡比较舒缓,破比值控制在1:5以下;
(3)、为了烘托主入口的氛围,在主入口道路两侧起坡达到较大,并向主入口靠近,形成坡脊线的高潮。
(4)、为了和项目内部自然风格相呼应,徐南路绿化带的堆坡采用连贯自然有节奏变化起伏的地形。
兼顾以上4条考虑,经过计算,徐南路绿化带横向展开7个土坡,主入口2侧为较高堆坡,达3.5m,其余堆坡在2-3m不等。
(5)、绿化设计与地形设计相配合,在坡脊线种植大规格直生银杏、池杉等落叶乔木以及雪松、香樟、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形成自然起伏的天际线;中层次上种植桂花、石楠等常绿大灌木实现视线和噪音的遮挡,间隔组团种植海棠、石榴、红叶李、紫荆等落叶大灌木和小乔木,增加四季的观赏性;中低层次上种植八角金盘、十大功劳、金丝桃、栀子、金叶女贞、杜鹃、红叶小檗等灌木,增加色彩和植物造型的层次;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向徐南路方向上选择不可踩踏的麦冬,而向环路河方向上大面积选用四季常绿的混播草坪。结合地形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得植物规格更高大,不同植物的配置更显层次,起伏的草坪在阳光下也更生动。尤其在别墅区内部观赏徐南路绿带,结合反射在环路河中的倒影,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美不胜收。
图4:项目入口,地形和种植相结合形成密闭饱满的绿化空间
6、室内外空间衔接界面需要地形设计的深化细化
在地形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衔接也需要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在大多数项目的设计中,因为建筑单位负责建筑单体的设计,园林景观负责景观绿地的设计,而位于建筑单体和景观绿地交接的界面总成为设计的空白点。在这个界面上包括联系室内外交通高差的门廊、露台、平台、台阶、坡道、花池、矮墙等。这些构筑小品丰富的高差元素在每一个出入口都可以与绿化构成精致的一景。在御品园林这个项目中,对每一个建筑向道路、向花园的每一个出入口都进行了仔细推敲,例如入口平台的标高,台阶的高度,矮墙的高度,出入口的方位等,配合西班牙风格的面层装饰、花钵、标识和灯具,与建筑色彩、体量、风格协调,做到每组入口都合理美观。
图5:利用项目会所入口的高差,形成台阶和水池的组景
图6: 抬高会所内庭院地坪,使得门廊和内庭院自然过渡,连为一体
结语:
可以打个比方这样理解景观的构成:规划布局是骨骼,畅通的交通、交通管线是血脉经络,地形是筋肉,绿化与场地是发肤,景观小品是装饰。地形使得景观有了线条,有了活力,有了美感。
由于低密度住宅层数低,往往没有高层住宅那样宽广的宅间绿地或中央花园。它的优势在于建筑与景观的充分融合,建筑成为景观的一部分。通过精心的地形设计,低密度住宅景观可使建筑和景观自然过度,融为一体:水平上形成从中心绿地到组团花园、庭院、露台到室内的序列,纵向上形成从水面到地被、灌木、台阶、阳台、窗台、屋顶和乔木树冠的序列。建筑通过露台、阳台、台阶向室外空间延伸,而景观空间通过花架、花钵、花池向建筑渗透。植物树冠的轮廓和屋顶交织在一起,形成柔和活泼的天际线。建筑和景观具有和谐共生的空间关系特点。
在低密度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中,地形的设计和其他景观设计技术要充分协调,就可相得益彰,获得自然、景观、建筑的和谐空间。地形的设计从早期介入,贯穿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从统筹全局到微观空间的细化。地形设计需要有全局观、创新性、协作性和深化细化能力。重视地形的设计就是打造精品景观较重要的环节。